早上8時,66歲的武志榮準時出現在遼寧孔雀表業(集團)有限公司磨具車間,開始了一天的工作。這幾天,他帶領團隊爭分奪秒,對公司的拳頭產品——雙陀飛輪10倍模型鐘表的核心零部件精加工進行最后沖刺。 記者近日在丹東走訪部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時看到,車間里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,尤其是一些細分市場的“隱形冠軍”企業,各項經營指標較好,正成為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亮點。 “產能已經飽和,訂單排到了一年后。”在丹東新陸電子有限公司精密貼片車間,副總經理曹英昌指著正在生產的3毫米可調電阻說,新陸電子是目前全球少有能生產貼片式高精密微型可調電阻的企業。擴大產能,是此前企業最大的訴求。在當地政府幫助下,新廠房已經動工。預計到2025年,企業年產值可實現翻番。 創新是企業的靈魂。多家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,好產品的背后是持續的研發投入。記者在丹東走訪的7家企業里,有6家企業的研發投入超過了銷售收入的4%,個別企業超過10%,一家企業甚至達到了15%。 “2021年研發支出1270萬元,占全年銷售額15%。”遼寧思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下稱“思凱科技”)是典型的“吃技術飯”企業。公司現有技術人員120余人,物聯網燃氣表、水表、熱量表等智能數字產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,獲得100項國家專利,市場以北京、上海等為核心向周邊城市輻射,在國內100多個城市得到應用推廣。 思凱科技并非個例。在丹東百特儀器有限公司,4條生產線目前24小時滿負荷生產。該企業擁有83項專利、140多項專有技術,產品技術性能和質量居國際前列,今年1至8月新增23項國家認證專利成果。目前,企業已經完成系列化的激光粒度儀和環境監測儀器銷售訂單1019臺套,預計今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0%。 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,做好頂層設計。2021年9月,丹東市啟動編制了《丹東市創新型城市建設規劃》,實施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計劃,持續壯大科技企業群體。丹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代曉東說,一年來,丹東科技型中小企業、高新技術企業、瞪羚企業新增數量分別增長2.4倍、1.75倍、4.5倍,技術合同交易額同比翻番。 “小巨人”是中小企業中的翹楚,往往在行業中深耕多年。一座城市要生長出大量專精特新企業,既考驗制造業基礎牢固程度,又考驗政府的服務能力。近年來,丹東市大力培育創新型企業,建立國家級“小巨人”企業培育庫,并在資金、技術、融資等方面給予跟蹤服務。 武志榮告訴記者,一只手表出廠前需經過幾百道工序的制作,“機芯對于手表,就好比發動機對于汽車,是整個產品的心臟。”如今,丹東全市年產機芯達600萬只,占全球產量超40%。 與手表機芯一樣,一批“小巨人”企業正在逐漸成為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丹東市經濟發展的核心,他們善于在某一細分領域中發現商機、開拓市場、做大份額,并在不斷向上突圍過程中成為“隱形冠軍”。
網站首頁   關于我們   聯系我們   版權聲明  
Copyright © 2005 - 2020 Tielingtv.com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《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》號:0607182
遼ICP備:18017703號
遼公網安備 21120202000090號
鐵嶺廣播電視臺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監督舉報熱線:024-77315033 舉報郵箱:tltvjubao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