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市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促進農業轉型升級,在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跨越的道路上穩步前行。10年間,我市肩負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歷史使命,大力提高糧食綜合產能,提高農業全產業鏈效益,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物質保障。
十月的遼北,經歷了冬的孕育、春的播種、夏的耕耘后,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秋收季。在昌圖縣,大型收割機緩緩行進,伴隨著飛揚起來的塵土和陣陣轟鳴聲,一個個金黃色的玉米被收進機艙。在鐵嶺縣,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,收割、脫粒、傳送、歸倉一氣呵成。
今年雖然我市一些地區遭遇洪澇災害,但經過科學管理和科技助力,很多地塊今年的產量比往年還要好。
鐵嶺縣萬鑫水稻專業種植合作社 副理事長 周紹元:“今年風災挺大雨也挺大,對農業帶來了一定影響,但是我們采取了多種措施,目前看我們沒有減產,反而比去年每畝還增產了100左右斤。”
我市作為糧食主產區,是全省糧食生產的“壓艙石”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在全市各級黨委、政府的共同努力推動下,糧食生產各項工作穩中有進,不斷取得突破。2021年,糧食產量83.19億斤,創歷史新高,實現“三連豐”。
近10年,在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同時,全市大力推廣實施保護性耕作,使土壤活性明顯改善、自身修復能力得以恢復、有機質和鎖水保墑能力得到提升,同時也促進了農業機械化率提高。目前,全市農機保有量達12.4萬臺套,農機具更新換代腳步不斷加快,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0%以上,糧食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。
田野上處處金黃,大棚里綠意盎然。這幾天,鐵嶺縣凡河鎮藥王廟村尹桂玲正在給西紅柿秧打頂尖,她家的口感西紅柿10月中旬開始成熟,年銷售近2萬斤,收入5萬元以上。此時,鐵嶺縣鎮西堡鎮養馬堡村100多棟大棚里的各類蔬菜也陸續上市了,新鮮的瓜果蔬菜豐富了百姓餐桌,也鼓了農戶腰包。
鐵嶺縣鎮西堡鎮養馬堡村黨總支書記 肖洪光:“我們成立了合作社,有一個冷庫,現在在建設當中,依托蔬菜大棚,我們養馬堡村老百姓走上了致富的道路。”
當前,我市正努力打造沈陽現代化都市圈的綠色菜籃子、綠色廚房和綠色米袋子,不斷在品種培優、品質提升、品牌打造上下功夫,推動標準化生產。目前,我市所有耕地和果園均通過國家環境評價,全部適宜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生產,是全國首批以市域為單位的國家級綠色農業示范區。
據了解,截至目前,全市綠色食品總數達到54個、有機食品數量20個。注冊鐵嶺大米、鐵嶺花生、鐵嶺榛子等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19個。
近年來,我市對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進行了更清晰的謀劃,重點打造糧食、肉類、特色產業三大加工產業集群,提高農業全產業鏈效益。引進了益海嘉里等精深加工企業,使我市農產品實現了就地轉化升值。
新時代十年,我市還大力推進草食畜牧業發展,重點支持肉牛、羊適度規模養殖,積極發展梅花鹿等特色養殖產業,今年一季度,全市生豬飼養量298萬頭,牛56萬頭,羊39萬只,禽3867萬只,肉蛋奶總產量17萬噸。
“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”“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”“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”。黨的二十大為我市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。今后,我市將繼續落實好各項惠農政策,實施好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戰略,夯實糧食生產基礎,提高糧食綜合產能,推動實現農村更富裕,生活更幸福,鄉村更美麗。
記者:王莉 張明龍
校對:田暢
監制:韓冰潔